比较哲学相关论文
中国哲学史学科从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哲学的视野,中国哲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在比较哲学视角当中展开并深入的。陈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心与非心的区分标准问题既是重要的心灵哲学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工程技术学实践问题。西方心灵哲学围绕它已做了大量探讨,形成悲观......
随着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中庸》作为其重要典籍在西方的译介也较为广泛,但早期译本或从宗教化诠释,或从西学角度格义,都无法准确......
《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少传教士都曾翻译儒家典籍,其中就包括第一个翻译出《四书》......
美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安乐哲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对《论语》等中国哲学著作进行诠释和翻译,试图从本质上传播中国文化,摒弃西方文化的优......
吴根友教授新著——《判教与比较:比较哲学探论》代表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进程中比较哲学兴起的一种理论自觉.全书对比较哲学元理论......
“中学西源说”晚明就已出现,明清间中华学者提出过初级应对方案“中西并置说”,也提出过高级应对方案“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
比较哲学立足于传统,以比较的视野与研究方法,构建起一种面向世界的哲学范式.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致力于时代创新,在与西方哲学进行......
朱熹哲学历来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是在传统氛围日渐稀薄的今天也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理解朱子的思想,从而令其意义实现......
在比较哲学的视阈下,朱熹的“理”和马勒伯朗士的“神”有可以通约的地方,二者都具备“至上性”、“创生性”和“完满性”等特点。......
在西方哲学背景中研究中国哲学,其核心问题是西方哲学家为什么要关心中国哲学,或者能够从中国哲学中学到什么东西。因此从事这种研究......
雷丁大学哲学系教授约翰·普雷斯顿(John Preston)曾是英国雷丁大学哲学系主任,是2015年华侨大学承办的中英美暑期哲学校的英方负......
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儒学哲学思想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以至于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如果说17至19世纪是理性的时代,20世纪是......
《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中文版在中国国内出版,可以说正逢其时。该书的议题非常重要,显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他在......
郑家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头顶着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亚欧比较哲学学会主席的名誉,一位当代儒学大家,......
最好的比较哲学不仅是(狭义上的或描述性含义上的)比较.根据近来在《两条通往智慧之路?--论中国哲学和分析哲学传统》这一文集中提......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7年6月24~2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并不是纯粹非真理的意见,其中也包含了部分的真理.采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现象法”,可以让我们辩驳“在西方之......
一般来讲,西方伦理被分为功利主义、规则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三大类型.根据这种划分,儒家能否被归为其中的某一类?本文将对此作粗略......
本文探讨了“格义”的两种含义,即它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格义的基本义就是它的文本义,而引申义则是后人对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时引......
比较哲学的研究范式有多种选择。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可以作为比较哲学的重要研究范式,不仅在于历史与文化是思想与智慧的支撑平台......
托马斯·墨子刻(Thomas A.Metzger)指出,中国政治思想的解释者们必须在两个目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对背景和文化连续性的强调,以及......
中文学术界对西方哲学核心概念on(Being)的理解是从英文而进入希腊文,而二者各有自己的语言结构和思想框架,英文的to be系统以及由......
在西方哲学背景中研究中国哲学,其核心问题是西方哲学家为什么要关心中国哲学,或者能够从中国哲学中学到什么东西。因此从事这种研究......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多元文化时期,美国迅速发展成为《道德经》英译重镇,安乐哲与郝大维合译的《道德经》英译本便是其中之典型。......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从中国古代的关联性思维方式入手,在道家关联宇宙论的阐释语境中,将“自然”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不断转化的......
牟宗三在西方哲学方面,其思想核心来自于康德哲学,同时还吸收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在中国哲学方面,则是继承了陆王一......
以国别为基础的不同哲学的比较与分析,是致力于不同研究范式的对话。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就何为哲学而论,其差别几乎是全方面的。但是......
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比较哲学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比较哲学不同于哲学比较,其目的......
比较哲学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不同文化领域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借助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表现给予......
摘要:什么是指导人分辨善恶、采取善行、避免恶行的原理?人当如何生活行事,始能过着美善人生?善良的个人应如何结为社群组织,建立社会规......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文化的构成和哲学的构成,以及沟通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提出了一种理论构想。认为通过这种“双向”的比较......
【正】 比较,是思维、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在思维过程中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广义地讲,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
本文介绍了台湾'后新儒家'代表人物在中西哲学比较课题方面的一些观点.透过牟宗三和唐君毅将宋明儒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比......
以关怀伦理为代表的女性伦理学,挑战着西方以正义伦理为代表的主流伦理学并对哲学乃至其他学科带来极大影响。但是,在西方学术背景......
在西方哲学背景中研究中国哲学,其核心问题是西方哲学家为什么要关心中国哲学,或者能够从中国哲学中学到什么东西。因此从事这种研究......
目前,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比较哲学方法论的几种研究取向有综合论、宽容论、平等与和平论、中体西用论、殊......
本研究旨在理解大数据的内涵及其影响,将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和麦克卢汉新媒介研究方法纳入大数据的讨论范围,文章从大数据的特点、方......
胡适与冯友兰的哲学史是以西解中的代表,但胡、冯二人在文化观、哲学观、历史观上其实都完全不同,自始至终都不属于同一形态。冯友......
当两种哲学传统进行思想交锋时,引用和参照其他哲学传统也即“它方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这涉及到一个共同基础问题,只有在共同的基......